温越春秋

生于“南曲戏文”发源之地的温州市越剧院(原温州市越剧团),始建于1951年,浙江省一级剧团

当前位置: 首页> 温越春秋>曾在职人员

曾在职演职员

 发布时间:2021-11-23 17:01 浏览量:2367

王湘芝
     640.webp (2).jpg

王湘芝原名王香芝,著名越剧演员,工小生。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温州市第一届政协委员。

1935年科班习艺,四十年代一度在宁波、上海与徐玉兰、屠笑飞、姚水娟等越剧名伶同台演出。1951年参加温州市越剧团任头肩小生,并兼任过副团长。在1950年创办“湘芝科班”,培养出不少人才,被誉称台湾“越剧皇后”之吴燕丽,剧团一级演员王凤鸣,金华越剧团当家旦筱湘芝均是她亲手相授的弟子。

王湘芝舞台经验丰富,善于塑造人物,她工小生,也能胜任丑、末、净等其他行当角色,演什么像什么,惟妙惟肖。几十年来,在传统和现代戏中,她塑造了申贵升、陈世美、周萍、信陵君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在观众和同行中享有盛誉。

1957年获温州市首届戏曲会演演员一等奖;

浙江省二届戏曲会演获演员二等奖。

王凤鸣

王凤鸣,国家一级演员,工小生(范派)。浙江省第六届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员,曾任省剧协理事,市剧协副主席、顾问。

十二岁进王湘芝科班习艺。1951年参加温州市越剧团,曾任副团长、艺术指导。1981年拜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为师。

王凤鸣扮相英俊,功底扎实,善于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多年来在越剧舞台上塑造了樊家树、陈琳、沈三白、封家进及反串祥林嫂、徐九斤等众多鲜明的艺术形象。她功架美,刻化的人物充满阳刚之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越剧界和广大观众中享有盛誉。王凤鸣谦虚好学,德艺双馨,孜孜不倦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对越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86年至1993年多次应邀赴上海越剧院与著名越剧演员徐玉兰、王文娟、吕瑞英等合演《穆桂英挂帅》《华丽缘》等剧目,并一起赴香港进行文化交流演出。

1956年被评为浙江省先进工作者;

1988年被授予浙江省尖子演员的称号;

1985年参加省、市戏剧节先后获演员一等奖;

1999年参加省、市戏剧节先后获演员一等奖和优秀表演奖;

1993年荣获市政府颁发的“金烛奖”;

1997年7月,举办“王凤鸣舞台艺术专场演出”;

2001年市青年演员大奖赛获优秀园丁奖,同年又荣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

张雪君

张雪君,著名越剧演员,工小生(尹派)。温州市第四届政协委员。

十四岁科班习艺,1956年任“少少越剧团”副团长,1967年任温州市越剧团副团长。

她扮相俊秀儒雅,表演上飘逸洒脱,质朴自然。音色清醇甜美,行腔自然流畅,声中含情,韵味浓厚。声腔上以尹派为主,将陆派等生行唱腔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特别是她演唱的大段清板,音准板稳,清晰明亮,字字珠玑,观众听后为之倾倒。多年来她成功地塑造了《珍珠塔》《盘妻索妻》《是我错》《雪里小梅香》《三看御妹》《杨乃武与小白菜》等数十部戏中的小生角色。尤其对《珍珠塔》中的方卿演得十分传神,有“小方卿”之誉称。

此外,《是我错》《雪里小梅香》等剧目还灌制了唱片或音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浙江电台曾专题介绍其演唱艺术。

李香琴

李香琴,著名越剧演员。十四岁进科班学艺。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温州市戏剧家协会理事。

1951年加入温州市越剧团。她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善于从京、昆、川、绍乃至话剧的表演艺术吸取营养来进行人物创造。工老生,有性格演员之美称。四十余年的艺海生涯,演过近二百余个角色,戏路很广,遍及生、旦、净、丑。她能塑造屈原、蔺相如、况钟、许云峰等正气凛然的正面人物;也善于刻划鸨母、鲁贵、沈三玄一类猥琐鄙俗的底层人物,尤其在《啼笑因缘》中之沈三玄,对他那种阿谀奉承、见钱眼开、而又泼皮耍赖的嘴脸揭示得入木三分,令人拍案叫绝,赴沪演出时,轰动了上海滩。李香琴创造的众多人物,为越剧艺术发展作出了贡献。

1957年获温州地区首届戏曲会演和省会演表演二等奖和三等奖。

周鹏奎

周鹏奎,原名周金凤,著名越剧演员,工花脸。十三习艺,1951年加入温州市越剧团。

她身材魁梧,音色洪亮,如此天赋条件,在同行中是百里挑一。她演戏严肃认真,刻苦专研,力求艺术完美,富有创新精神。在越剧界,传统的“四柱头”中没有净的地位的,由于受题材的局限,大花脸的表演在女子越剧中始终是个弱门。周鹏奎就从京、昆、川等兄弟剧种中,借鉴和吸取花脸艺术的精华,并和导演一起拓宽戏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越剧花脸艺术。在舞台上她成功地塑造了廉颇、贾似道、焦永、刘将军、徐鹏飞等众多的不同风格的人物形象,丰富、发展了越剧的大花脸艺术。

她拿手的是“包公戏”,早在五十年代就与黄湘娟、李香琴等合演《秦香莲》,百演不衰,红遍浙南,观众誉称她为“活包公”。

汤丽芳

汤丽芳,国家一级演员,工小生(徐派)。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现任省剧协理事,市剧协副主席。温州市第六、七届政协委员。1963年温州戏校毕业后,分配到温州市越剧团工作。

汤丽芳扮相俊美,音色亮丽,主攻徐派,对其他生腔流派也能兼收并蓄。她的唱腔高亢洒脱,奔放流畅;她的表演潇洒自然,风雅脱俗,已形成她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舞台上她塑造了蒋世隆、元成宗、方卿、刘询、王十朋等众多的艺术形象。特别对王十朋的成功刻划,“一曲荆钗震华夏”,使她在观众,同行中赢得了盛誉。

汤丽芳恪守“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演戏”的箴言,热心助人,严以律己,谦虚好学,德艺俱佳。从艺三十余年,为越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85年至1997年在市戏剧节中曾三次获表演一等奖,省戏剧节中二次获表演一等奖,一次表演二等奖;

1989年精英赛中获优秀表演奖;

1999年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上获优秀表演奖;

2000年第九届文华奖上获文华表演奖,同年荣享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李珍珍

1963年温州戏校毕业分配到温州市越剧团,师承黄湘娟,后成为主要旦角演员。曾任剧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温州市第四届政协委员,第五、六、七届政协常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员。

李珍珍扮相秀美,功底扎实,戏路宽广,文武不挡。特别以扮演善良多情,温柔敦厚的悲旦见长,表演上深沉含蓄,真挚细腻,激情充沛,跌宕有致。唱腔上兼收袁、傅流派特色,字正腔圆,韵味浓厚,善于刻化人物性格,能开拓角色的内心世界,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扮演的《泪洒相思地》中王怜娟、《浮生恨》中陈芸、《天要落雨娘要嫁》中林氏、《是我错》中李玉珍等角色真实动人,栩栩如生,以致浙南民间有“悲旦李珍珍”之誉称。她平时谦虚好学,刻苦钻研,87年经省艺校导训班进修后,在培养学员和导演工作上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1980年获浙江省戏曲会演、戏剧节表演二等奖;

1982年获温州市戏曲表演、戏剧节表演一等奖;

1982年获浙江省优秀园丁奖;

1984年获温州市优秀园丁奖;

1985年获温州市戏曲表演、戏剧节表演一等奖;

1985年获浙江省戏曲会演、戏剧节表演二等奖;

1989年获浙江省和市戏剧节导演奖、优秀导演奖;

1997年获浙江省和温州市戏剧节优秀导演奖(与人合作越剧《荆钗记》);

2000年获中国戏剧节优秀导演奖,“文华奖”优秀导演奖(与人合作越剧《荆钗记》);

2001年获温州市青年演员大奖赛优秀园丁奖

2001年获温州市首届艺术节优秀导演奖(与人合作)。


贾小萍

贾小萍,国家一级演员,工花旦(金派)。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员,省剧协会员,市剧协理事。1963年考入温州市越剧团。曽任剧团副团长,温州市第七届人大代表,1984年起任鹿城区历届政协委员,市妇联执委。

贾小萍扮相靓丽,身材苗条,秀目传神,音色甜美。唱腔上师承金派,又能博采众长,为己所用,在演唱上形成了妩媚、委婉、清晰、隽永的特色;表演上能刻画不同类型的妇女形象,又善于吸取兄弟剧种的养料来丰富自己的表演艺术,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多年来,她成功的塑造了严兰贞、李秀英、唐婉、敫桂英、金玉奴、沈凤喜、憨园、钱玉莲及现代戏中的江姐、吴清华等众多生动的艺术形象,在观众中享有较高的声誉。贾小萍关心青年演员的成长,对她们言传身教,悉心相授。

1985年至1997年连续五次获浙江省戏剧节、温州市戏剧节表演一等奖;

1989年获全省精英大奖赛最佳表演奖;

1999年获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

2000年享受国务院颁布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1年获市青年演员大奖赛“优秀园丁”奖,并两次获得市文学艺术银鹿奖;

张亚蓉

张亚蓉国家一级演员,工小花脸,师从周鹏奎。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省、市剧协会员。温州市第六、第七届政协委员。1957年考入温州市越剧团,1958年被保送至省艺校培训,1961年艺校毕业返团。

张亚蓉事业心很强,勤奋好学又能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的完美。她戏路宽广,男女角色、正反面人物、长短衫花脸均能应工,演什么像什么,是难得的性格演员。多年来她成功的塑造了方朵花、程咬金、赵文华、卫老二、胡阿友及《荆钗记》中之王母等众多的艺术形象,尤其是把《珍珠塔》中的方朵花演活了,深受广大观众欢迎,是浙南乃至全省有影响的名丑。。

1991年获温州市戏剧节表演一等奖;

1993年获浙江省戏剧表演二等奖;

1997年获浙江省戏剧节、温州市戏剧节优秀表演奖。

陈雪渊

陈雪渊,浙南著名越剧演员,工小生,十五岁进新昌科班学戏。1951年参加温州市越剧团。

陈雪渊扮相靓丽,身段俊逸,唱腔优美,功底扎实。她演戏出情,注重性格刻化,善于塑造人物,尤其擅长扮演文场生角,演来风度翩翩,儒雅洒脱。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梁山伯、贾宝玉、陆游、吴南岱及现代戏中反串韩英等几十个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角色。由她主演的《蛟龙扇》,1957年在上海国联戏院演出,连续50多天,场场爆满,引起轰动。袁雪芬、吴琛等著名艺术家观后,赞美她扮演的高德怀演得成功、功底好,“手眼身法步”十分到位。陈雪渊演戏认真,作风严谨,不论角色大小,演来均一丝不苟,同行间誉称她“德艺双馨”,她是温州地区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小生之一。

1957年在温州地区首届戏曲会演中获表演二等奖。

小筱丹桂

小筱丹桂,原名邢爱芳,十五岁拜越剧名伶筱丹桂为师,并随团学戏。1951年加入温州市越剧团,担任主要旦角。1959年起任温州市一、二、三届政协委员。

小筱丹桂在浙南地区乃至全省有较高的声誉。她艺学名师,功底扎实,扮相端庄凝重,丽中芷秀,唱腔字正腔圆,韵味醇。她戏路广,除花旦、青衣类角色外,还能胜任老旦、彩旦等各类人物。从艺以来,她参与演出一百多个传统戏、现代剧,塑造了南后、苏映雪、繁漪、烂菜花等众多生动的艺术形象。她担任主角的《蛟龙扇》《灰阑记》久演不衰,两剧均曾赴沪公演,得到观众与行家的好评。

1957年荣获温州市地区首届戏曲会演与省戏曲会演表演奖。

杨佩芳

杨佩芳,浙南著名越剧演员,工小生。玉环县人大代表。1943年(11岁)学艺,1950年任上海文艺越剧团团长,1951年调任上海光海越剧团团长,1956年剧团支援浙江玉环县仍续任团长。

她功底扎实,入戏感情丰富,戏路宽广,文武均能应工。多年来,她塑造了陆游、张生、焦仲卿、周仁、哪吒、红孩儿和反串现代戏中江姐等几十个生动的艺术形象,在浙南一带观众中享有较高声誉。

1957年获温州地区首届戏曲会演表演一等奖。

姚少茂

姚少茂,1951年科班学艺,工老生。曾任玉环县坎门区人大代表。1959年从关海越剧团调入温州市越剧二团,担任副团长。她扮相端庄凝重,唱腔高亢激越,舞台经验丰富。曾成功扮演过《打金枝》中的皇帝、《金沙江畔》中老班长、《江姐》中双枪老太婆、《春草闯堂》中的老相爷等人物。1969年调离剧团。

费月楼

费月楼,原名韩群。11岁杭州科班学艺,工老生。1956年随上海光海越剧团支援浙江,1959年加入温州市越剧二团,担任剧团的当家老生。她音色嘹亮,咬字清晰,功底扎实,表演稳重。多年来,她参与了一百多个剧目的演出,成功地塑造了《卖花三娘》中之包公、《秦香莲》中之王延龄等艺术形象,为同行与观众所称道。

郑曼莉

国家一级演员,工小生,1985年改工老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温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温州市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委员。

1977年12月考进温州市越剧团学馆,进团多来,开始她扮相端庄俊秀,嗓音宽厚嘹亮,继而表演大气、凝重含蓄而又感情充沛,能准确把握各类人物的气质、性格,具有阳刚之美。经过三十多年的艺术实践,成了剧团“四柱头”之一的主要老生演员。

三十多年来,共塑造了大小角色40余个。如:《丽人劫》中的杨广,《狸猫换太子》中的陈琳、宋真宗、宋仁宗、包公,《寒江雪》中的正德皇帝,《斩经堂》中的吴汉,《碧玉簪》中的李廷甫,《是我错》中的李国伟,《珍珠塔》中的陈培德,《灰阑记》中的包公,《泪洒相思地》中的王父,《宦门浪子》中的马伯宗等重要角色。

1994获'94中国小百花越剧节银奖;

1997年在我团新编南戏《荆钗记》中塑造了万俟丞相、钱载和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在浙江省第六届戏剧节中获得“优秀表演奖”;

1997年获浙江省第七届戏剧节“优秀表演奖”;
1999年获第六届中国戏剧节“表演奖”;

2001年获温州市首届艺术节表演一等奖;

2001年在新编南戏《白兔记》中扮演刘知远一角,荣获了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为我市摘取这一荣誉,使我市在文化史上实现了“梅花奖”零的突破;

2003年在新编历史剧 《晋文复国》中扮演的重耳一角在第九届浙江省戏剧节上荣获“优秀表演奖”和“观众最喜爱演员奖”;

2003年获温州市第九戏剧节“表演一等奖”;

2005年荣获温州第六届文学艺术创作奖“金鹿奖”;

2007年被评定为第二批温州市宣传部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2007年新编南戏《宦门浪子》中扮演马伯宗获浙江省第十届戏剧节“优秀表演奖”。






朱晓平

国家一级演员,工花旦,越剧傅派传人。中国剧协会员。1978年考入平阳越剧团习艺,曾任平阳县越剧团副团长,1994年拜著名表演艺术家傅全香为师。2001年调入温州市越剧团。平阳县第十、十一届政协委员。

朱小平唱腔圆润甜美,清丽委婉,有激情,爆发力强,表演细腻入微,感情丰富,能正确把握各类人物的内在气质、性格特点。从艺三十余年中,成功地塑造了《秦香莲》中的秦香莲、《沉香扇》中的蔡兰英,《宫墙柳》中的纪宫柳,《红楼二尤》中的尤二姐,《白兔记》中的李三娘,《是我错》中的李玉珍,《泪洒相思地》中的王玲娟,《天要下雨娘要嫁》中的林氏等众多的艺术形象,在观众中具有一定声誉。

1984年获温州市青年演员调演中优秀表演奖;

1985年获温州市第一届戏剧节表演一等奖;
1987年获温州市第二届戏剧节表演一等奖;
1991年获温州市第四届戏剧节表演一等奖;

1992年获浙江省第五届戏剧节演员一等奖,

1994年获94中国小百花越剧节银奖;

1998年获浙江大自然杯越剧新十姐妹大赛“越剧新十姐妹”奖;
2001年市首届艺术节中获表演一等奖;
2002年获平阳县文联颁发的“文化创作成果奖”;
2006年获温州市青年演奏员大赛“园丁奖”。


周芬欢

周芬欢,国家二级演员,主攻长衫,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扮相俊秀,表演潇洒,擅长各种行当。

曾在《荆钗记》《白兔记》《灰阑记》《是我错》《鸳鸯泪》《秋江》《碧玉簪》《天要下雨娘要嫁》中担任重要角色

1997年获温州市第六届戏剧节表演三等奖(《荆钗记》饰孙汝权);

2001年获首届温州市艺术节表演三等奖(《白兔记》饰李洪信);

2003年荣获温州市第九届戏剧节表演三等奖(《灰阑记》饰苏顺)。

梁小兰

梁小兰,国家二级演员,工老旦。省戏剧家协会会员。1984年进团,擅长塑造开朗泼辣的人物形象,嗓音浑厚,音域宽广,吐字清晰,在《孟丽君》《蛟龙扇》《鸳鸯泪》《荆钗记》《灰阑记》《珍珠塔》等剧目中担任重要老旦角色。

1995年荣获温州市第五届戏剧节二等奖;

1997年荣获温州市第六届戏剧节表演奖;

1997年荣获浙江省第七届戏剧节表演奖;

2004年荣获温州市第九届戏剧节三等奖。


赵崇敏

赵崇敏,国家二级演奏员,工琵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1970年进温州市越剧团工作,自幼刻苦钻研,基本功扎实,演奏技巧娴熟,伴奏经验丰富,擅长运指寓情,琴音抒意的表现手法。托腔丝丝入扣,演奏富于激情,形成了即有委婉、细腻又不失酣畅淋漓的演奏风格。曾参演《祥林嫂》《雪里小梅香》《珍珠塔》《是我错》《泪洒相思地》《寒江雪》《浮生恨》《孟丽君》《荆钗记》《白兔记》等40多部大戏。深得专家、演员和广大观众的好评,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1995年获温州市第五届戏剧节琵琶演奏奖参演(《河间吏》);

2000年获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奖参演(《荆钗记》); 

2004年获温州市第九届戏剧节琵琶演奏奖(《灰阑记》)。

邓清海
37921076.jpg

邓清海,国家一级演奏员,司鼓。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业务刻苦钻研,基本功过硬,在演奏上鼓点清晰,节奏抑扬有致,富有激情,能调动乐队功能,发挥良好的音乐效果为剧情服务。曾为《大唐骊歌》《胭脂》《浮生恨》《荆钗记》《白兔记》《孟丽君》《宦门浪子》《泪洒相思地》《天要落雨娘要嫁》《碧玉簪》《温州女人》青春版《梁祝》《拜月记》等三十余本大戏担任司鼓演奏。

曾获2013年浙江省第十二届戏剧节优秀司鼓奖(《大唐骊歌》);

1985年参加浙江省第二届戏剧节获音乐配器奖、鼓师奖(《浮生恨》);

曾获温州市首届戏剧节,获鼓师奖(《浮生恨》);

2006年参加温州市第二届艺术节,获司鼓奖(《宦门浪子》);

2010年参加温州市第三届艺术节,获司鼓奖(《温州女人》)。

李悟彪

1978年12月从黑龙江建设兵团转业到温州市越剧团工作, 主任舞台技师,中国舞美学会会员,温州舞美学会会员。后任剧团办公室主任。

入团三十余年以来,先后从事过舞台装置、出纳、道具和劳动人事等工作,1996年起任会计、劳动人事兼日常演出道具任务至今。 参加过全国性的各种重大性艺术活动和省、市戏剧节。独立主持了《灰阑记》《珍珠塔》《是我错》《碧玉簪》《祥林嫂》《丽人劫》《寒江雪》等二十余部剧目的道具制作与管理任务。

其中《丽人劫》《寒江雪》获得省市优秀演出奖;

参与制作管理的《荆钗记》获得了省市优秀演出奖,舞台美术集体奖,中国戏剧节、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曹禺奖、文华奖等奖项;

参与制作管理的《晋文复国》《宦门浪子》均获得省市优秀演出奖。

徐三豹

1969年进入温州市越剧团,工武生。出生梨园世家,基本功扎实,表演质朴豪放,身段工架规范丰满,尤其是武打方面具备一定的技巧,从艺40余年来,曾在《红色娘子军》《沙家滨》《杜鹃山》《大渡河》《铁流战士》《大刀舞》等现代戏和《蛟龙扇》《情探》等古装戏中担任武打设计和技术指导,获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

2004年兼任剧团越剧培训班的毯子功老师,后任剧团舞台监督。

练左明

1980年参加温州市越剧团,舞台主任技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省、市舞美学会会员。专业从事服装设计、制作。主要作品有《暴风雪中烈火》《啼笑因缘》《敖蕾·一兰》《宝莲灯》《丽人劫》《荆钗记》(与人合作)、《晋文复国》《灰阑记》等,他还应邀为歌剧、山西梆子、高甲戏(金刀会)等兄弟剧种的剧团设计过服装,受到赞赏和好评。

1989年《丽人劫》获温州市第三届戏剧节服装设计奖。

2000年《荆钗记》获省、市戏剧节服装设计奖,中国第九届文华舞美奖。

2004年《灰阑记》获温州市第九届戏剧节服装设计奖。

王朝聪

1970年参加温州市越剧团。舞台主任技师。掌握熟练的舞台技术和操作能力,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运用新颖电脑控台编排复杂程序,独立操作。曾独立设计和操作过《祥林嫂》《拜月记》《珍珠塔》《是我错》《泪洒相思地》《寒江雪》《浮生恨》《孟丽君》等剧目。

1999年《荆钗记》获全国第六届戏剧节优秀灯光设计奖(与人合作);

2000年获文华部第九届文华舞台美术奖(与人合作);

2002年《晋文复国》获浙江省第九届戏剧节灯光设计奖(与人合作)和灯光操作奖。

季天渊

出身木偶世家,从小跟随父亲季桂芳(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学艺,主任舞台技师,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文艺家协会会员。1987年创办泰顺县工艺玩具研究所,从事车木玩具设计与制作。2001年调入温州市越剧团从事舞台道具设计与制作。

代表作品有:
1996年壁画《欢乐之夜》获浙江省第二届乡镇工艺美术精品展评会一等奖;
1999年车木造型《仿古娃娃》获99浙江省三雕创作世纪谈金奖;
2001年《访唐仕女》获首届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金奖;
2003年木雕《惠安女》获西湖博览会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博览会优秀作品奖;
2003年荣获温州市十佳青年民间艺术家称号;
2005年车木造型作品获浙江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天工优秀作品奖;
2005年提线木偶表演获浙江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民间工艺表演奖;
2006年道具设计与制作越剧《宦门浪子》获温州市第十届戏剧节舞美单项奖;
2007年提线木偶作品《戏剧人物造型》获中国木雕创作大奖赛银奖;
2008年提线木偶作品《戏剧人物造型》获浙江省第二届民族民间手工艺展天工。



上一篇下一篇

联系我们

您想了解更多的信息,您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